養殖場污水處理設備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物理處理、生物處理和化學處理三個階段。
物理處理
物理處理主要通過沉淀、過濾等方式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固體顆粒等雜質。常見的物理處理設備包括格柵、沉淀池和氣浮池等,格柵用干攔載污水中較大的縣浮物: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使縣浮物沉降到底部;氣浮池通過向污水中注入微小氣泡,使縣浮物附著在氣泡上并隨氣泡浮升至水面,從而實現固液分離12。
生物處理
生物處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氮磷等營養物質。常見的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人工濕地等。活性污泥法通過向污水中投加活性污泥,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機物;生物膜法利用附著在載體表面的微生物膜去除有機物;人工濕地則通過模擬自然濕地系統,利用濕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去除污染物12。
化學處理
化學處理通過添加化學藥劑使廢水中的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從而達到去除的目的。這種方法適用于處理含有特定污染物的廢水,如重金屬離子等4。
具體應用案例
例如,在1000頭養牛場的污水處理中,首先通過物理預處理階段去除大塊雜質與懸浮物然后進入生物處理核心環節,通過好氧與厭氧生物反應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有機物。最后,通過深度處理單元如砂濾、活性炭吸附或膜過濾技術,進一步去除細小顆粒和膠體物質,確保出水水質符合標準。消毒工序則利用紫外線、皇氧或氣化等手段殺滅病原微生物,保障出水安全無害 3。